防患於未然:扁鵲論醫

故事:扁鵲論醫

扁鵲,被後人尊稱為古代五大名醫之首,是春秋戰國時期家喻戶曉的神醫。

有一次扁鵲替魏文王看診,魏文王請扁鵲論醫說:「你們家有兄弟三人,都精通於醫術,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?」

扁鵲回答說∶「大哥最好,二哥次之,我是最差。」

魏文王吃驚地問∶「你的名氣最大,為何長兄醫術最好?」

扁鵲慚愧地回答說∶

「我扁鵲治病,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引管放血、在皮膚上敷膜塗藥治療等大費手工,所以就以為我的醫術高明,名氣因此響遍全國。」

「我二哥治病,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,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里。」

「我大哥治病,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。病人並不知道是我大哥在其發病前,事先鏟除病因,將他醫治好的,就認為自己的身體一直很健康,什麼病也沒有,所以一般人覺得他醫術一般,其實這是醫術最高的境界。」

扁鵲論醫
扁鵲論醫

防患於未然

扁鵲論醫可以給我們一些思維:

身體照顧

身體照顧,首重「預防勝於治療」。在尚未顯露出癥狀前,防治是最好。在剛顯露出癥狀時,即治好,次一等。最糟的是一直未察覺,等病情爆發甚至相當嚴重時,即使最後治好了,對身體也帶來不小的損傷。

企業管理

企業管理與醫病道理是相通的,企業管理要從“源頭”做起,也就是要防患於未然。但許多企業管理現實裡,普遍存在著“頭疼醫頭、腳疼醫腳”的盲點。往往執行任務時,先期沒有投入時間,做好各項風險管理,就匆匆忙忙地展開工作。當執行過程碰到問題時,也只是見招拆招趕時效,沒有針對問題源頭,謀求解決對策。結果,雖然很賣力工作,很努力處理問題,但却都沒有見到很好的果效。最後反而浪費更多時間與資源,在做後期的修補與管控。

源頭管理-防患於未然
源頭管理-防患於未然

國家治理

國家治理與醫病道理也是相通的。古代軍事家孫武在《孫子兵法》中說:「不戰而屈人之兵,上之上者也。」不動用武力引發戰爭,就使敵人屈服,這在用兵的計策中是上等中的上等。又說:「善用兵者,無赫赫之功。」意思並不是說:善於打仗的,沒有顯赫的戰功。而是他們不打無準備之仗,在開戰之前就已經掌握了必勝的優勢,不必經過一番的殺戮苦戰就取得勝利,在世人眼中反而沒有顯赫的戰功了。如同扁鵲的大哥,醫術最高明,却反而沒有名聲。

孫子兵法 - 不戰而屈人之兵,上之上者也。
孫子兵法 – 不戰而屈人之兵,上之上者也。

影片欣賞

扁鵲論醫防患於未請點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