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踐做自己

實踐做自己,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,它需要勇氣和堅持。要放下外界的期待和標準,去探索和發掘內在的價值和才能。這樣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,展現真正的光彩。

台灣3D導演 曲全立

台灣3D導演 曲全立,2002年, 35歲,被檢查出腦中長了一顆拳頭大小的腫瘤,醫生判定不開刀的話只剩半年不到的性命。曲全立冒險開刀,保住一條命但也留下了半聾半盲、顏面神經麻痹的後遺症,更被醫師警告十年之內很可能復發。曲全立因此對生命有了全新的看法,認為開刀之後都是他「撿回來的第二條命」,他必須更加珍惜,更加努力,把握時間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。

實踐做自己-–-生命中的缺口,仿若生命的出口。
實踐做自己-–-生命中的缺口,仿若生命的出口。

2008年起,在全台灣沒有人知道「3D」為何物的情形下,靠著自學獨自摸索3D拍攝技術,他成功累積他的3D世界。在2013年以《3D台灣》紀錄片與李安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劇情片,一同獲得3D國際大獎。

用3D電影 實踐做自己

2013年決定推出「美力台灣3D 行動電影車」巡演計畫。如今「美力台灣3D 行動電影車」已經走遍22個縣市、316個鄉鎮、2000多所學校、190多間弱勢機構,累計超過2000場演出。而3D車的里程數超過25萬公里,甚至最遠到達完全沒有放映資源的蘭嶼,累計服務觀眾超過20萬人。

「半聾半盲」的後遺症並沒有打退曲全立對拍攝的熱忱,堅持「做就對了」,更成為日後他不可撼動的人生態度,立願以影像專業回饋社會。曲全立認為,做人處事,必須先學做人,再學專業。如果追求專業的目的,只是為了追求富裕私己的欲望,就很難用好的價值觀去做事情。

做事之前先學會做人的道理,在當下做真正的自己,才能夠自在,而非為了別人而活。其中實踐的道理,就是自在,必須活在當下去「實踐做自己」。選擇去做,就是挑戰;不做,就沒有機會。選擇去做,每一件事的學習都會在心裡扎根。所有成長的過程都是養分,即便失敗,都是最甜美的養分。不做,就不會改變。

實踐做自己-–-在當下,做真正的自己。
實踐做自己-–-在當下,做真正的自己。

藝術家 凱莉

有一個叫做凱莉的女孩,她一直以來都受著他人的期望和社會的標準所束縛。她努力追求著別人眼中的成功,卻常常感到失落和不滿足。

直到有一天,凱莉回憶起童年時的一個故事。當時,她在一個樹下看到一隻小鳥在自由自在地飛翔,展翅高飛,彷彿與世界融為一體。那一刻,自由的力量,就一直深深地留在她的心中。

實踐做自己-自由的力量
實踐做自己-自由的力量

隨著時間的推移,凱莉漸漸迷失了自己,她不斷迎合他人的期待,追求社會所定義的成功。然而,這種迎合只帶來了壓力和失去自我。

用藝術實踐做自己

直到有一天,凱莉遇見了一位智者。智者告訴她一個關於大象的故事。在一個園中,一隻大象被鍊在一棵小樹旁,雖然大象的力量可以輕易解脫,但它卻被困住了。

凱莉深受啟發,她開始思考自己的束縛和限制。她明白,實踐做自己,就是要放下他人的期待和社會的標準,尋找自己真正的價值和使命。

凱莉開始破除束縛,她嘗試新的興趣和新的事物。她發現自己對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,於是開始學習繪畫。她發現自己在創作中找到了內心的平靜和滿足感,這讓她更加堅定地走上了追尋自我的道路。 

最後,凱莉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她的繪畫作品,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和鼓勵。她漸漸建立起自己的獨特風格和品牌,成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藝術家。

實踐做自己-突破限制
實踐做自己-突破限制

曲全立珍惜有限的生命,奉獻出無限的力量,用3D電影實踐做自己,展現台灣的美給偏遠鄉里觀看。凱莉放下他人期望,追尋自己的內心聲音,用藝術實踐做自己,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滿足。實踐做自己,發現生命的美好,勇敢追尋真正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