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文化

企業經營是透過企業所有成員,共同去完成企業的目標。企業是由人組成,企業如何驅動一群來自各方的人員,具有企業向心力,具有企業共同信念,願意為著企業目標盡心盡力去貢獻與努力,這就需營造企業文化來成就。

彼得杜拉克(Peter F.Drucker),被稱呼管理學之父,是因為他所提出的管理論述,其精髓在近代管理應用裡,一直被採用且奉為圭臬。杜拉克指出,管理是任務,也是一門學科,但管理階層是人,管理的成就是經理人的成就,管理的失敗就是經理人的失敗。所以經理人的願景、奉獻與正直是決定組織管理狀況的重要因素。

企業文化-可以凝聚各方員工的意念
企業文化-可以凝聚各方員工的意念

杜拉克也指出非營利組織的管理之道,靠的不只是企業的經營手法,更重要的是「使命與領導」之道。「領導」的關鍵並不只在於領袖的魅力,更重要是使命,因為若專注於個人魅力,往往讓領導者走上誤導的不歸路。其實這個管理原則,也同樣適用於營利組織。

企業目的

杜拉克點出經營企業,首先應界定「企業對世人的貢獻是什麼 ?」

每家企業應該自我檢視自己存在的目的是什麼?

杜拉克認為企業最大的成就,就是創造顧客價值,亦即創造滿意的顧客。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 ( National \ Panasonc品牌創辦人 ),認為企業存在的目的,就是服務顧客、讓顧客滿意。

企業文化-企業文化-企業目的必須界定的主軸
企業文化-企業文化-企業目的必須界定的主軸

也就是說,企業目的必須釐清企業設立的宗旨與意義。企業目的首先需界定企業使命是什麼?企業願景是什麼?企業核心價值是什麼? 這個課題,需自我省思下列三個層面問題:

  • 我們現在的企業是什麼 ? ( What is our business ? )
  • 我們將來的企業是什麼 ? ( What will it be ? )
  • 我們的企業應該是什麼 ? ( What should it be ? )

企業使命 ( Mission )是指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,所應擔任的角色與責任。是企業根本存在的理由,說明企業的經營領域、企業思想,為企業的目標及戰略提供了訂定依據。

企業願景 ( Vision ) 是指企業對企業前景與未來發展方向,提出一個高度概括性描述。由企業核心價值與企業使命,和對未來的展望 (約10-30年的大目標) 所構成。

核心價值 ( Core Values ) 是企業判斷事務時,依據的是非標準,遵循的行為準則。是企業必須擁有的終極信念,它是解決企業在發展中如何處理內外矛盾的一系列準則,如企業對市場、對客户、對員工等的看法或態度,它影響與表明企業如何生存的立場。

企業文化-企業目的必須釐清的課題
企業文化-企業目的必須釐清的課題

身為企業領導者,其職責就是釐清自己企業的現況與處境,及將來希望與應該朝向的樣貌。

企業文化

企業既然是透過企業所有成員,共同去完成企業的目標。那麼企業體裡的目標、價值觀、理念、是非標準與行為準則,就必須清晰地被企業人員了解與遵循,全員共同努力去實踐達成企業目標。所以將企業願景、企業使命、企業核心價值與經營理念,清楚描述出來,經由各種儀式、符號、活動、處事方式與系統制度..等,融入到企業人員的思維裡,化為企業人員執行工作的依歸,這就成了企業文化。

所以企業文化是一家企業人員的行為準則,就像一條河流兩邊的溝渠,它會限制及引導員工行為。人員的行為就在溝渠內流動,往著企業想要的結果邁進。

企業文化-如同河流溝渠
企業文化-如同河流溝渠

企業經營的比喻

我們若把企業經營比喻成栽種一棵樹,那麼:

  • 樹的全貌就如同企業的願景,是想把樹栽種長嬌小可愛的模樣,或是高聳廷拔的英姿,企業所採取的方法就會不同。
  • 樹幹就如同企業的使命,是一顆樹的支撐力量,讓樹不會倒地,並得以向上生長茁壯。
  • 樹枝就如同企業的核心價值,是讓一顆樹得以伸展開來、長得茂密豐盛。
  • 樹葉就如同企業的經營理念,是一顆樹吸收陽光,轉化能量的重要器具。
  • 樹根就如同企業文化,是一顆樹吸收營養,賴以維持生命及屹立不搖的根基。
企業文化-企業經營若比喻成栽種一棵樹
企業文化-企業經營若比喻成栽種一棵樹

企業文化形成的案例

人的行為造就了企業文化,企業文化影響人的行為。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引領企業人朝向企業的方向前進,增添企業價值。企業文化也可能是個習慣包袱,若不去反省檢討它,與時俱進,它也可能帶來負擔,銳減企業人員的前進動力。

我們可以從下面「籠子裡的猴子」及「被繩子綁住的大象」的案例裡,得到適度的啟發。

案例:籠子裡的猴子

企業文化-籠子裡的猴子文化
企業文化-籠子裡的猴子文化

把幾隻猴子關在一個上頭吊了香蕉的籠子裡。

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噴水裝置。若有任何一隻猴子想去拿香蕉時,自動噴水裝置會偵測到,而馬上噴水出來,其它隻猴子都會被淋濕。當每一隻猴子都去拿過香蕉,而發生其它隻猴子都會被淋濕後。他們達成一個共識:

『不要去拿香蕉,因為水會噴出來,大家會被淋濕。』

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換成一隻新猴子A。A猴子看到香蕉,馬上想要去拿,結果被其他舊猴子K了一頓。A猴子嘗試了幾次,被打的滿頭包,還是沒有拿到香蕉。

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舊猴子換掉,換成一隻新猴子B。B猴子看到香蕉,當然也是馬上要去拿,結果也是被其他猴子K了一頓,那隻A猴子打的特別用力。B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的很慘,只好作罷。

後來慢慢的一隻一隻的,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,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,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麼,只知道去動香蕉會被猴扁。

這就是「傳統」。傳統,可能是個包袱,變成籠子裡的猴子文化。

案例:被繩子綁住的大象

企業文化-被繩子綁住的大象文化
企業文化-被繩子綁住的大象文化

一隻巨大的大象,被一條繩子,綁在一根木柱上,牠卻乖乖地站著。

我們會好奇,大象為什麼不撐開木柱而跑走?

以牠巨大身驅,大樹都可以被牠連根拔起,為何束縛於區區一根木栓上?

原來大象在小象的時候,就被用一條繩索,將牠綁在牢固的木柱上。無論小象如何地掙扎,也跑不掉。經過一段時間後,小象就養成習慣了。每當小象看到繩索和柱子的時候,就覺得不可能掙脫,結果就不跑了。

最後長大成大象,情況依然如此。習慣已變成大象的行為模式,已成為大象一種無形的束縛,牢牢地捆住大象的行動。大象的習慣,最後成了束縛牠自己的大象文化。

不好的企業文化,會漸漸腐蝕企業。相反,好的企業文化,會激勵員工的好行為,會造就企業成為卓越 。企業經理人不得不重視,努力營造企業優質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