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活節

復活節 (Easter) 是基督教徒的重要節日之一,它是為了要紀念耶穌被釘死十字架後,第3天復活的事蹟,節日象徵著重生與希望。早期的基督教會,在猶太人的逾越節當日,亦即猶太曆尼散月14日,來紀念耶穌的受難和復活。然而,西方包括羅馬在內的教會,認為耶穌在星期日復活,故以逾越節後的星期日,作為紀念耶穌的復活。

復活節 (Easter) - 象徵著重生與希望
復活節 (Easter) – 象徵著重生與希望

各地教會對復活節日期的爭論,超過了一世紀。最後才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,在公元325年召開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,決議不採用猶太曆的節日,改定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作為復活節。

由於天體運行的春分月圓很難與日曆日期一致,所以每年的復活節都會出現在不同日子,通常會落在3月21日到4月25日之間。2024年的復活節是3月31日。

聖週

在基督教傳統中,這是復活節之前的一週,稱為「聖週」(Holy Week),又稱為「受難週」。聖週期間,基督徒的思想和內心通常會專注於耶穌,會花一點時間停頓下來,回顧耶穌在世的最後一週,是如何信實地完成神差派祂來的使命。聖週由第一天禮拜日-棕枝主日開始,到禮拜四設立聖餐,禮拜五受難,禮拜六在墳墓。最後來到最重要的復活節,禮拜日-耶穌復活。 (馬太福音:21-28章,路加福音:19-24章,馬可福音:11-16章。)

復活節 (Easter) - 聖週
復活節 (Easter) – 聖週

禮拜日,棕枝主日。

聖週的第一天從棕枝主日開始。這天,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,受到眾人的熱烈歡迎。手持棕櫚樹枝,歡呼和散那,象徵迎接凱旋歸來的君王。棕櫚主日,在於眾人以為耶穌來是為了要推翻羅馬人和復興以色列,但其實耶穌是為了要推翻罪和死亡。

復活節 (Easter) - 棕枝主日
復活節 (Easter) – 棕枝主日

禮拜一,潔淨聖殿。

耶穌一進聖殿,就趕出在聖殿裏做買賣的人,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;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聖殿裏經過。他教導他們說:「經上不是記著:『我的殿要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?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。』」(馬可福音11:15-17)

禮拜二,頒布最大的誡命。

一位律法師,要試探耶穌,就問他:「老師,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?」耶穌對他說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愛主—你的上帝。這是最大的,且是第一條誡命。 第二條也如此,就是要愛鄰如己。 這兩條誡命是一切律法和先知書的總綱。」(馬太福音22:35-40)

復活節 (Easter) - 頒布最大的誡命
復活節 (Easter) – 頒布最大的誡命

禮拜三,耶穌受馬利亞膏抹,為安葬作準備。

耶穌在伯大尼的痲瘋病人西門家裏,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,趁耶穌坐席的時候,澆在他的頭上。門徒看見就很不高興,說:「何必這樣浪費呢!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,賙濟窮人。」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,就說:「為甚麼難為這女人呢?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。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在一起,但是你們不常有我。她把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作準備的。 我實在告訴你們,普天之下,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,都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,來記念她。」就在當晚,猶大用30塊錢出賣耶穌。(馬太福音26:6-16)

復活節( Easter) – 耶穌受馬利亞膏抹

禮拜四,設立聖餐。

耶穌和門徒共度逾越節晚餐。耶穌對他們說:「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。我告訴你們,我不再吃這筵席,直到成就在神的國裏。」 耶穌接過杯來,祝謝了,說:「你們拿這個,大家分着喝。我告訴你們,從今以後,我不再喝這葡萄汁,直等神的國來到。」 又拿起餅來,祝謝了,就擘開,遞給他們,說:「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捨的,你們也應當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。」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,說:「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,是為你們流出來的。 」( 路加福音22:15-20 )

復活節 (Easter) - 設立聖餐
復活節 (Easter) – 設立聖餐

禮拜五,耶穌受難。

耶穌在客西馬尼禱告後被補。耶穌被帶到巡撫彼拉多和希律面前受審,均判無罪。彼拉多原打算責打耶穌後釋放衪,然因群眾催逼,彼拉多最終下令把耶穌釘十字架。耶穌被釘死在城外「各各他」,意思就是「髑髏地」,結束了祂在世上最後的旅程。

復活節 (Easter) - 耶穌受難,被釘十字架。
復活節 (Easter) – 耶穌受難,被釘十字架。

禮拜六,耶穌在墳墓。

到了晚上,有一個財主,名叫約瑟,是亞利馬太來的,他也是耶穌的門徒。 這人去見彼拉多,請求要耶穌的身體,彼拉多就吩咐給他。 約瑟取了身體,用乾淨的細麻布裹好, 然後把他安放在自己的新墓穴裏,就是他鑿在巖石裏的。他又把大石頭滾到墓門口,然後離開。 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在那裏,對著墳墓坐著。(馬太福音27:57-61)

復活節 (Easter) - 耶穌在墳墓
復活節 (Easter) – 耶穌在墳墓

禮拜日,耶穌復活。

天快亮的時候,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來看墳墓。忽然,地大震動;因為有主的一個使者從天上下來,把石頭滾開,坐在上面。他的相貌如同閃電,衣服潔白如雪。看守的人嚇得渾身顫抖,甚至和死人一樣。天使回應婦女說:「不要害怕!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。他不在這裏,照他所說的,他已經復活了。(馬太福音28:1-6

復活節-Easter-耶穌復活
復活節-Easter-耶穌復活

復活節的意義

上帝的兒子完成了在世上的工作,至死忠心,死在十字架上。道成肉身的基督,以復活的行動逾越了死亡,完成上帝偉大的救贖計畫,代表著上帝和人再次復合。因復活的事件,耶穌基督經由受苦而進入了榮耀。跟隨他的人,有了新的盼望,賦予新的生命目標,新的動力,讓生命日日更新,恩典豐盛。